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国军兵力400万,为何74军一败,全军人心动摇?”

发布日期:2025-07-25 03:29点击次数:194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枪声早已响遍华北、华东、中原和东北,但局势仍不明朗。

那时的解放军多是步枪、迫击炮,打游击还可以,大兵团硬碰硬,底气终究不足。

即便是华东野战军这样的主力部队,在兵力、火力上也远不如对面国民党的王牌部队。

那一年,在孟良崮,一个连地名都鲜有人知的鲁中山头,解放军歼灭了整编74师,打死了张灵甫。

这支被蒋介石视为“王牌中的王牌”的部队,被打没了。

三天时间,山下的围援部队迟迟未动,山上的师部电台在最后一刻仍在通话,语气平静,说还有粮,估计能再撑两天。

可没撑住。不到日落,全军覆没。

张灵甫的尸体被抬下山时,官帽还在,只是脸被炸药震得扭曲。

部下无人幸免。从头到尾,这支精锐部队被包了饺子,谁也没跑掉。

这个消息送到南京的那天,蒋介石拍桌子暴怒。他知道自己失去的不只是一个师,而是一个用十年打造的军中骨架。

1947年,国民党手中有400万兵力,美械装备齐全,空军、坦克、重炮一应俱全。

数以百计的部队分布在全国各地,纸面实力强大得惊人。

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整编74师的覆灭像一根钉子,扎进了国军的心脏。

这支部队不是普通部队。它前身是74军,组建于抗战最艰难的日子。

淞沪、南京、长沙、衡阳,打过仗,流过血,是国军少有的能攻善守之师。

尤其是张灵甫接手以后,整编74师成了军中样板。编制上是“师”,火力配置却堪比整建制的军团。

张灵甫本人也不一般。出身黄埔四期,长相俊朗,性格骄傲,有人说他狂妄,有人说他有气魄。

年轻时因杀妻案身陷囹圄,是蒋介石保下了他,从此心甘情愿为老蒋卖命。

他带兵极严,部队里有铁血作风,不少下级军官打心眼里服他。

抗战一结束,国共之间火药味渐浓。

蒋介石开始在山东部署重点部队,整编74师就是其中的主力之一。

张灵甫奉命北上,驻于临沂一带。

当时,解放军在山东打了一年多,已经退入山区。

张灵甫认为这是猎杀对方主力的机会。他不顾劝阻,孤军深入,一头闯进了孟良崮。

粟裕早就在等他。

孟良崮不是个好地方,地形狭窄,退路不畅,适合围歼。

粟裕判断张灵甫会沿旧线突进,于是布下口袋阵,将张部引入其中,随后分兵围堵,主力部队自南北夹击,打援的任务交给其他部队。

战役发起前,粟裕只说了一句话:“要打,就打疼他。”

围住张灵甫,是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二天。

第三天上午,张灵甫试图突围,连续组织几次冲锋,但都被顶了回来。

他仍相信援军会来,因为按照原计划,李天霞等几路部队应该已逼近围区。但没人来。

不是不来,而是来不了。不是调度问题,是态度问题。

74师出身高,军纪严,骄傲也多,平时看不起其他部队,处处端着。

到了真要你我互相救命的时刻,谁也不愿冒险给他出头。

军队是讲命令的地方,却也是讲人情的地方。救援失败,并非战术不当,而是人心涣散。

张灵甫最终没有投降。他在山头的一处碉堡内被炮弹炸死。

此战结束,74师建制被撤销,全师番号成为历史。

华东野战军则第一次打出了大兵团会战的胜利,武器也换了一茬,原先的“汉阳造”被收起,美械整整补了一个团。

这场战役的影响,不只是一个数字。整编74师的覆灭,动摇的是国民党“主力决定战局”的根本信心。

400万人马看似强大,但真正能作战的也就五大主力,真正愿意拼命的更少。74师是其中最强的一支,倒在三天之内,其他部队开始心虚。

这之后,国军作战愈发谨慎。

再往前冲,怕变成下一个74师;再敢抢功,怕被人见死不救。军心开始散了,蒋介石的日子,也开始难过。

到了淮海战役时,粟裕回头看,说如果那时的张灵甫还在,带着原74师的编制和火力,战事很可能要多打几个月。

但他不在了。连带着整个整编74师,也一同埋进了孟良崮的山石之间。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