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列没有标识的货运列车缓缓驶入平壤火车站。站台提前清场,穿军装的人影沉默地搬运着铁灰色的陶瓷罐。 罐子里装着2000多名在乌克兰战场上战死朝鲜士兵的骨灰——就在几天前,这些被俄军伪装成西伯利亚劳工的精锐部队,倒在乌克兰波克罗夫斯克的战壕里,到死都没能穿上属于自己国家的军装。
而此刻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大棋局上,另一批人马正准备启程。 8月1日起,沉寂五年的K27次国际列车将从平壤站鸣笛出发,途经丹东、沈阳驶向北京。 同一时间,平壤机场的航班时刻表上出现了直飞上海的班次。 这个被中俄日美四面包围的国家,正在战争与贸易的夹缝中走出惊险舞步。
朝鲜半岛从来都是大国棋盘上的棋子。 打开地图就会看见,这个狭长的半岛北边挨着中国和俄罗斯的粮仓与油田,东边对着日本列岛,西面就是中国山东半岛。 南北不过800公里,却挤着美韩军事基地、俄朝边境哨所和中朝边境口岸。 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朝鲜的命运——从甲午战争日本炮轰江华岛,到抗美援朝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历史一次次证明:朝鲜要是想活下去,就必须学会在四大国之间走钢丝。
金正恩这次的钢丝走得格外惊险。 三万名朝鲜特种兵换上俄罗斯装备走进乌克兰战场,换回的是俄罗斯的粮食和石油。2024年库尔斯克战役时,朝鲜人就用过这招。 那些在俄军后勤名单里出现的"西伯利亚搬运工",实际是带着夜视仪和全息瞄准镜的朝鲜特种兵。 战场上,穿着山寨俄军服的朝鲜士兵端着改良版AK冲锋枪冲锋,结果伤亡率比俄罗斯正规军高出30%。 波克罗夫斯克前线的战地报告显示,朝鲜士兵在夜间突袭时完全依赖俄军设备,战术理念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当乌克兰的硝烟未散,平壤火车站却飘起了商业气息。 K27次列车的车票开售处排起了队。 这趟从1954年就开始往返北京的国际列车,现在要每周四班拉着中朝商人往来奔忙。 鸭绿江边的丹东海关今年特别忙碌,2025年上半年从这里输往朝鲜的水泥和瓷砖同比增长了87%,卡车司机老张在海关通道数着集装箱:"以前一个月跑两趟算多的,现在每周都要过江送建材。 "
经济账本上的数字很直白。 朝鲜87%的贸易都系在中国身上,全国78%的石油、65%的小麦都来自这个北方邻居。 金正恩办公室的桌子上肯定摊着两份报表:一份是前线指挥官发来的乌克兰战场阵亡名单,另一份是贸易省汇报的中朝贸易曲线——前者在消耗他的兵源,后者在喂饱他的国民。
国家观光总局发布的公告添了把火。 每周四班的平壤-上海包机正式复航,高丽航空的伊尔-62M客机将首度降落虹桥机场。 虽然游客全程被朝方导游"陪同",但罗先特区的工地上已立起允许外资持股70%的招牌。 在开城工业园区废弃多年后,外资企业名册上首次出现了中国公司的名字。
支撑这个战略的还有平壤权力核心的调整。 原本在朝鲜政坛坐冷板凳的朴泰成,现在坐在内阁总理位置上。 他全程陪同金正恩访问俄罗斯远东,现在正负责督办三万人派兵计划。 总参谋部的交椅上坐着李永吉,他是朝俄军事合作的实权操盘手。 这些亲俄派官员的升迁路线图上,标注着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港的地理坐标。
朝鲜士兵在乌克兰战场使用着俄军提供的热成像仪与全息瞄准镜,而波克罗夫斯克泥泞的战壕里,手持老式指南针的朝鲜军官在沙盘上推演进攻路线时总慢半拍。 当乌军发现朝鲜兵习惯凌晨四点发动攻势后,无人机轰炸时间就固定在凌晨三点五十。
与此同时,从沈阳开往平壤的K27次列车上坐着提着公文包的中国建材商。 铝合金型材样品册压在俄语会话手册上面,邻座的朝鲜贸易省官员在表格上勾划急需进口的物品清单:水泥打钩,钢筋打钩,集装箱卡车轮胎打钩。 而列车行李架上,那些装夜视仪的军用包装箱在角落里贴着"农用机械配件"的标签。 这趟贯穿七十年风雨的列车再次行进时,窗外掠过的画面是朝鲜农民在用牲畜耕地。
罗先经济特区里竖起双语广告牌"外资最高持股70%",但外国人的手机信号仍被屏蔽在特区围墙内。 中国矿企经理王伟在宾馆房间里敲计算器:"铁矿石离岸价涨了15%,但这边人工便宜,就是发电机天天要灌柴油。 "他的账本里夹着俄文加油站发票——罗津港油库的柴油罐体上刻着西里尔字母。
金正恩的会议桌上放着两个盒子:打开左边盒子是俄制远程火箭炮的试射录像,按下播放键能听见东海边震耳欲聋的炮声;右边盒子里装着K27次列车的载货清单,鼠标滚轮滚动时显示出月均9000吨的建材运输量。 平壤街头巷尾的粮店前排着两列队伍,年轻主妇张英姬买到了六年来首见的乌克兰产面粉,麻袋口还沾着西伯利亚的冰碴。
演播室灯光刺眼,侯英超盯着镜头前的数据板突然沉默。其他解说追问他对身兼三项的林诗...
特约记者丁旭报道本周四正值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中超联赛第10轮将拉开战...
西班牙那边刚传来的大消息:萨拉戈萨队长洛佩斯提着行李直奔济南体检! 这老哥可不是...
班尼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时尚界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一个源自香港的知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