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高原边防青春燃烧,汗水沙尘全都要,谁说年轻人吃不了苦

发布日期:2025-08-06 16:54点击次数:158

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说年轻人吃不了苦的人还不少?可是在我国的高原边防线上,一群年轻官兵用行动狠狠地敲了他们一记耳光。太阳晒得睁不开眼睛,风夹着沙尘扑面而来,这样的环境下,有多少人还敢跑上山脊冲刺?我问你,这样的青春难道还能躲得了苦吗?

走进边防线,你看到的是千山万壑叠嶂,脚下是黄沙和石块堆积的戈壁,空气稀薄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新华社去年报道显示,中国高原边防线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部分哨所甚至超过4000米,这意味着每一口呼吸都意味着比平原多出百分之十几的负担(来源:新华社2023年7月报道)。而正是在这种极限环境下,年轻士兵们天天挥汗如雨,重复着体能训练、巡逻和战备任务。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条件的考验,更承载着国家安全的责任。

我查了下国防部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新兵入伍的平均年龄持续下降,越来越多95后、00后成为边防主力军。他们普遍体力比以前更好,对信息技术掌握也更熟练。但和历史上的老兵相比,他们是真的吃得了苦吗?从边防官兵的日常训练看,答案是肯定的。每天几十公里的徒步,背负几十斤的装备攀爬荒野山路,乃至夜间巡逻吹着零下十几度的高原冷风,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

最让我纳闷的是,外界对这些年轻官兵的误解还挺严重的。喜欢拿电脑前的坐姿和城市的空调房,来判断这些年轻人能不能吃苦。可你去问问边防线上的排长,一个披星戴月在营区巡逻的00后小战士,跟你在网上晒朋友圈的手机屏幕相比,二者的生活体验简直是两个世界。

边防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精神的磨炼。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提到,他们坚守的“三钢精神”——钢铁信念、钢铁精神和钢铁精兵,是新时代边防军人的精神符号。这个“三钢精神”不是喊口号而已,而是实实在在刻在骨子里的行动指南。有一次巡逻时,一名士兵的靴子突然坏了,冷风吹得脸生疼,可他没喊一声苦,硬是撑完了当晚的全部任务。这样的故事在边防线比比皆是。

我还了解到,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改善边防条件。根据国防科技杂志2023年数据,高原新型保障设备使用率比五年前提高了40%,从通讯装备到气象预警系统都有重大提升。这无疑减少了官兵死亡或受伤的风险,但没法消除那份与自然环境搏斗的现实。科技再好,也补不了人的毅力和勇气。

换个视角来说,这些年轻人身上的韧劲,也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另一面。社会上很多年轻人喜欢谈理想谈自由,怕吃苦怕委屈,但在边防线上,他们确实是一脉相承的坚韧份子,是真正愿意为国家担护重任的“钢铁战士”。这不意味着所有年轻人都能或都愿意做到这点。但至少这群人给了我信心:年轻人不是想象中那样只会抱怨和享乐。

我也看到不少人说这代年轻人对军旅生活的选择减少了,归根到底是生活条件变好了,诱惑更多。但这让边防这一特殊群体更显得难能可贵。因为他们主动放弃了更多城市化便利,选择在极端环境中磨砺自我,捍卫边疆,这代表着不同类型的“苦”,他们在实干和付出中完成了不同的青春。

我想起那次采访一位边防排长,聊得最深刻的不是训练形式,而是他眼中那些“不动摇的钢铁信念”。他说,即使未来科技能外包很多任务,这份意志和担当仍然无法被替代。年轻人能够承受什么苦,不是简单一句“吃苦不吃苦”能概括的。那是环境、责任和精神力量共同造就的。

你说,这群顶着高原烈日和冷风的年轻人,是不是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现实的答案?如果说青春就该有热血和拼搏,那他们有的是这份底气和担当。

这起来泡茶,坐着听远处轮换班列出的报告,想着他们还在山巅上迎着恶劣天气巡逻,心里说不出的五味杂陈。外面的世界变化快,年轻人的形象也在变化,但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正在用青春和汗水守护夜色和国土。

我们不断讲年轻人吃不了苦,其实更该问:我们给这些年轻人创造了怎样的环境,让他们在何种支持和压力中,选择坚守或离开?这虽然不是军人的故事,却是每个社会普通人的共同课题。

年轻人不吃苦?得先看看什么叫吃苦。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