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什么情况啊,比赛还没完呢,怎么就又开始讨论刘海了?
刚刷到一个视频,那个刘海……哎,说实话,挺别扭的。你知道吧,就是那种,好像随时都要掉下来遮住眼睛,又好像特别刻意地留着,时不时还得拨一下。可人家粉丝就觉得,哎呀,这就是特色,这就是萌点。我寻思着,人家在赛场上拼命,你们在这儿盯着人家头发丝儿,这合理吗?
这事儿吧,得往前捋捋。前两天那个什么国际邀请赛,大家本来是冲着看选手们硬碰硬去的,结果呢,比赛的精彩程度好像没让某些人满意,就开始找新的“看点”了。你看,这不就找到了?从比赛表现到发型,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大?官方数据上说了,这次比赛吸引了全球多少多少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收视率更是创了历史新高。这就说明,关注度是真高,但怎么就从比赛本身,转移到这个上了呢?
我记得之前采访过一个体育评论员,他跟我说,有时候运动员的状态,一个细微的改变都会影响发挥。比如前一天没睡好,或者比赛前吃了什么东西,都可能造成波动。然后我就在想,这刘海要是真的碍事儿,影响了人家的击球、跑动,那才是真的应该被讨论吧?但现在讨论的重点,好像变成了“这个刘海好不好看”,或者“这个刘海是不是故意弄的”。这是在看比赛,还是在看时装秀啊?
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有一些运动员,因为一些场外的小细节,被过度关注,甚至被拿来和比赛本身割裂开来。有的人会说,这是人性化的体现,是偶像魅力的一部分。但我总觉得,把焦点放在这些边边角角的东西上,对真正为这项运动付出努力的运动员,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就像你努力做好一道菜,结果大家都在讨论你用的是什么牌子的勺子。
我昨天刷到朋友圈,好多人都在转发这个刘海的图,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有说“太可爱了,这就是我们东东的风格”,也有说“赶紧把刘海梳上去吧,看着就难受”。还有人开始分析这刘海是怎么形成的,是自己剪的还是造型师弄的,甚至还有人搬出以前的照片,对比说“以前的东东发型多精神!”。这信息量,比看比赛本身还大。
这就让人有点不舒服了。比赛是竞技,是实力说话。运动员在场上流汗、拼搏,是为了荣誉,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结果一到赛后,或者赛间休息,大家关心的不是他们有没有受伤,有没有调整策略,而是他们的发型,他们的衣服,甚至他们和谁说了句话。这仿佛在说,你们的价值,不完全体现在赛场上的表现,还包括你们能不能成为一个“流量制造机”。
我也不想把事情说得太绝对,毕竟每个人关注点不一样。也许有些人真的觉得这个刘海很有意思,能为比赛增添一些轻松的氛围。但我的问题是,这种“轻松”的背后,有没有挤压了对比赛本身更深层次的探讨?当一个运动员的“人设”或者“卖点”被放大到盖过他的竞技实力时,这对于体育本身,是好事吗?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有一天,东东真的因为这个刘海,在关键时刻分了神,或者没能发挥出百分百的水平,那这时候,那些当初为这个刘海叫好的人,又会怎么说呢?会不会又开始指责她“不够专注”,或者“不够专业”?这就有点像那个农夫和蛇的故事了,你给了它温暖,它却想咬你一口。
而且,我还看到有人在说,这是因为东东太火了,所以什么都能成为话题。这逻辑也挺奇怪的。火是好事,说明实力和魅力得到了认可。但这种“火”应该体现在哪里?是大家对她的比赛成绩津津乐道,是她的拼搏精神激励了更多人,还是变成大家围观她每一个微小细节的“娱乐资本”?
那些真正的传奇运动员,他们的名字被记住,是因为他们的技术,他们的精神,他们创造的纪录。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发型或者穿搭。时尚也是的一部分,但那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本末倒置。
所以,我真的有点纳闷,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把焦点从“事”本身,转移到“人”的周边呢?难道我们真的对那些需要耐心、需要专业解读的比赛内容,越来越失去兴趣了吗?大家看到赛场上飞驰的身影,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她的速度有多快,而是他/她的汗水是不是把衣服打湿了,然后是不是该去补妆了?
下次再看到这种讨论,我只想问一句,这刘海,到底有没有影响到比赛的公平性或者运动员的发挥?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还要这么执着地讨论下去呢?
特约记者丁旭报道本周四正值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中超联赛第10轮将拉开战...
演播室灯光刺眼,侯英超盯着镜头前的数据板突然沉默。其他解说追问他对身兼三项的林诗...
近日,CBA最顶级组织后卫徐杰未能入选中国男篮最终12人名单令无数人唏嘘,难道这...
西班牙那边刚传来的大消息:萨拉戈萨队长洛佩斯提着行李直奔济南体检! 这老哥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