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38军是如何成为“万岁军”的?彭德怀为何要送军长上军事法庭?

发布日期:2025-07-25 02:39点击次数:70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8军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立下赫赫战功,彭德怀元帅高兴地连连夸赞:“我们的战士太好了,太好了!”

彭德怀亲笔书写嘉奖令,并在上面签署“三十八军万岁”,上报中央军委通报全军、全国进行嘉奖。38军由此成为我国解放战争史上唯一一支“万岁军”,军长梁兴初也因此被称为“万岁军”军长。

但在此之前,38军却被彭德怀严厉批评,他甚至生气地要将梁兴初送上军事法庭。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彭老总这样生气呢?

解谜之前,我们先来看看38军的历史。

彭德怀亲笔写的“三十八军万岁”

38军辉煌的历史

1950年10月9日,彭德怀在第一次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上对38军提出表扬,称它是能打大胜仗的老部队。

确实如此。

38军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该军主力112师,则来自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独立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时创建的红军第5军。

1930年,红5军编入红三军团,成为当时中央苏区红军两大主力之一。抗战时期,红三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9年,又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在罗荣桓带领下,进入山东创建敌后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第1师扩编两个师:1师和2师;这两个师后来开赴东北,与起义的东北军第111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947年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

辽沈战役后,1948年11月,1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所辖第1师改为第112师,第2师改为第113师,第3师改为第114师;同时将东北独立第10师划入第38军,改为第115师。全军加上炮兵、工兵和汽车部队,约5万之众。

1947年,第一纵队在夏季攻势中解放公主岭

第38军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以“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而名扬天下;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是东北野战军的三个猛虎军之一,四野的头等主力,善打大仗、硬仗。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第38军从我国最北的松花江畔,一直打到滇越边境,转战11个省市,纵横5000公里,攻占大小城市100多座,歼敌16余万,打遍了半个中国。

不难看出,38军不仅有历史、有战绩,与彭老总也有渊源,难怪他对38军青睐有加。

但世事难料,能打大胜仗的38军,刚到朝鲜就遭遇滑铁卢。

不打出38军的威风,我就不是梁兴初!

1950年11月19日,第38军在梁兴初的带领下入朝作战。按照志司部署,38军的任务是奔袭熙川地区,与第39军、第40军一起合击西线之敌。

梁兴初召集军部会议,对几位军领导说:“这是我们出国第一仗,一定得打好。”

入朝前梁兴初在请战书上签名

会议决定,由113师担任主攻,112师进军熙川以东,断敌退路。

部署完毕,各师按计划开始行动。但因行军中无法架设电话和电台,军部与师部间只能靠参谋人员传达作战指令。

不久,112师向军部报告称,在熙川发现千余人的美军“黑人团”。

考虑到入朝后尚未与美军有过实际接触,梁兴初为慎重起见,立即将发现“黑人团”之事上报志司,同时迅速集结部队,准备全歼“黑人团”。

第二天凌晨,112师准备向“黑人团”发起进攻时,发现敌人早已在夜间悄悄南撤,除俘获几十名敌军士兵外,其他一无所获。38军和梁兴初被着实幌了一下。

这一幌不要紧,38军再回过头来执行志司的作战任务时,发现比所要求的时间晚了整整24小时,从而错失了与友军合击敌人的良机。

梁兴初懊悔不已。

战机稍纵即逝,战事也瞬息万变。志司又发来指令,要求38军迅速占领阶川、军隅里,以阻断敌军的南北联系。

接到命令,38军第335团在内缺补给,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在军隅里和阶川之间的飞虎山上,用机枪阵地坚守五昼夜,将南逃敌军阻截在飞虎山以北,完成了守备飞虎山及掩护全军后撤的艰巨任务。

335团在飞虎山战斗中

即便如此,梁兴初仍心存遗憾,觉得贻误战机,自己有很大责任。

战斗结束后,彭德怀果然大发雷霆,在总结会上把梁兴初骂了个狗血喷头,说:“再贻误战机,我要送你上军事法庭!”

梁兴初很难受,他难受不是为挨骂,而是为自己的大意打乱了志司的战斗部署而难过。

但他没有泄气,对前来安慰他的同志说:

“我没事,我梁兴初是打铁出身,38军也不是纸糊的,下一仗不打出38军的威风,我就不是梁兴初!”

1951年11月24日,麦克阿瑟宣布发动圣诞攻势。志愿军积极应战,分别于东西两线集结兵力,与敌人展开对攻。

志司把西线任务交给了38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对梁兴初说:

“你们军先打德川,这是整个战役的开端,所以德川很重要!毛主席已经多次来电,要把西线迂回的任务交给38军,彭老总也相信你们能打好。所以,这个任务交给你,你一定把德川给我拿下来!”

接着,韩先楚又问梁兴初道:“你看要不要把从42军给你调一个师过来,这样打保险些?”

面对副司令员询问的目光,梁兴初啪地敬了个军礼,回答道:

“请司令员放心,打德川我们军包了,不需要任何增援,让42军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彭德怀与梁兴初等人在交谈

正在这时,彭德怀打电话过来询问情况,韩先楚把梁兴初的表态向他作了汇报,彭德怀说:

“梁兴初口气不小嘛,可不能赶得敌人放了羊,我要的是聚歼!”

电话里声音很大,梁兴初和周围的人都听到了。梁兴初再次敬了个军礼,斩钉截铁地回答说:

“请老总放心,军中无戏言,我代表38军向您保证,不完成任务不回来见您!”

炸毁大同江武陵桥,聚歼伪敌七师

进军德川后,为切断德川附近敌人的退路,梁兴初决定先在德川、宁远之间派一支奇兵横插过去,在战役开始前摸清地形和敌情,同时破坏沿途公路大桥,阻敌南逃北援。

这个任务下达给了38军侦察科科长张魁引,梁兴初要求他务必在11月26日早上8点前,炸掉大同江上的武陵公路大桥。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当时进犯德川的敌军步调不一致。

以南朝鲜军队为主的东路敌军行进很慢,以美军为主的西路和中路部队行军又很快,两路敌军中间相距很远,志愿军不管打哪一路,敌军都很难及时互援。

梁兴初抓住这一要害,作出以下部署:112师从西侧发起进攻,113师从南面发起进攻,114师从正面发起进攻。另外再派先遣部队插入敌后,伺机断敌后路。

这样三管齐下,把敌军分割围击,做到一招毙命。

因为总攻时间定在11月25日傍晚,志愿军一旦发起进攻,在三路夹击下的南朝鲜士兵肯定会向南逃窜,而武陵桥是其必经之地。

所以只有将桥炸毁,才能确保这次总攻的全面胜利。

第二次战役经过要图

因此,梁兴初给张魁引布置的炸桥时间与志愿军攻打德川的时间一致,这样能确保南朝鲜逃兵到达武陵桥之前,张魁引已把它炸毁。

但是,对张魁引来说,这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武陵桥距38军驻地很远,而且沿途均为山间小路,崎岖难行。加上他们初来乍到,不熟悉地形,不敢保证能顺利地到达指定地点。

梁兴初自然明白张魁引任务的艰巨,就对他降低了要求,说:

“这次任务难度很大,我没有要求你们一定完成任务,但你要尽最大可能去完成,有伤亡也要过去。实在不行,也要打一下,抓一个俘虏回来。”

张魁引回答道:“请军长放心,您就看我的行动吧!”

当晚,张魁引带着一支300多人的突击小分队向武陵桥摸去。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奇迹般地按预定时间到达指点地点,并成功地炸毁武陵桥,断了敌人的后路。

炸毁武陵桥后,侦察支队等待伏击敌人

消息传来,梁兴初高兴地给张魁引回电:

“你们小部队起了大作用,我代表军党委感谢你们!”

彭德怀得知38军炸桥成功,对韩先楚说:

“这个38军还是很厉害嘛,奇袭武陵桥这一招妙不可言。”

随后,梁兴初按原定计划兵分三路,占领德川一带全部高地,把敌军第七师5000多人包围在一个10多平方公里的河谷地带。

经过7小时激战,志愿军全歼敌军第七师及其所属第5、第8联队,俘虏美军顾问团上校团长和多名顾问,缴获了大量物资。

38军这一仗,孤军深入,布局周密,打得干脆利落,胜得光彩夺目,一扫先前贻误战机的阴霾。彭德怀高兴地连声夸赞:“38军打得好!打得好!”

捷报传到北京,毛主席专门发来贺电:“祝贺你们歼灭伪二军团主力的大胜利!”

看到主席用“大胜利”夸自己,梁兴初激动万分,立即把喜讯传达给各师。

毛主席会见梁兴初将军

血战三所里,重创美骑兵第一师

德川战后,志司急令38军进军三所里,切断美军第9军由军隅里经三所里通往德川的退路。

三所里是一个小村镇,但战略位置重要,是敌军北进南逃的必经之地。

美军反应却很迅速,发现可能被志愿军合围后,迅速沿公路梯次撤向三所里。

梁兴初命令113师务必在11月28日抢在敌人前面赶到三所里。

27日晚上,113师从驻地开拔。

从地图上看,113师与三所里的直线距离是72.5公里,要在指定时间到达就只能急行军。

为提高行军速度,113师全部轻装前进,14小时完全不眠不休,途中还打了十几场小仗。

眼看离目的地只有30多里路时,空中突然飞来美军侦察机。面对突发的敌情,副师长刘海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让大家干脆去掉伪装,大摇大摆地继续前进。

美军果然被迷惑住了,他们以为下面是败退下来的南朝鲜军队,在空中盘旋几圈后飞走了。

113师急行军14个小时到达三所里

看到敌机飞走,大家情绪更加高涨,加快了行军速度,终于在28日早上8点,早于敌军5分钟赶到三所里,并抢占了附近高地。

情报传到志司,彭德怀高兴地说:

“好,告诉他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被切断退路的美军对113师发动了疯狂进攻。

从11月28日早上8点至11月29日晨,美军先后发起10多次进攻,却始终无法攻下113师阵地。不仅如此,113师竟然还分兵向西,抢占了另一处要地龙源里。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在松骨峰战斗中,113师335团3连,坚守阵地几昼夜,打得只剩下7个人,硬是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335团3连松骨峰阻击战示意图

11月29日,美军开始增援,麦克阿瑟急调美军骑兵第1师和英军第29旅各一部,从南向北猛攻113师阵地。

至此,113师南有敌军骑兵1师和英军第29旅;北有美军三个师,两面均有敌军,呈腹背受敌之势。

但无论敌军怎样疯狂进攻,113师像钉在阵地上一样,严防死守,始终让敌人无法突破。

战斗最激烈时,113师阵地被极度压缩,敌人向北进攻的援军和向南撤退的美军,曾一度相隔不到500米,但中间隔着113师阵地,他们就是无法突破!

113师承受着巨大的战场压力,做到了彭总所说的“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的要求。

三所里一役,38军独自顶住了南逃美军3个师的进攻,又击退美援骑兵第1师和土耳其旅。

不久,志愿军援军赶到,38军与其他3个军一起,经过8个昼夜的奋战,重创美骑兵第1师,歼灭敌第7、第8两个师和“联合国军”土耳其旅的大部,伤毙及俘虏敌军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被俘的美军一部

彭德怀大赞“三十八军万岁”

以上就是朝鲜战场的第二次战役。

是役,38军面对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敌军,不仅不怯战,反而能够抓住机会围歼敌军,能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激战中,以钢铁般的意志,打得敌人无法前进后退,打出了军威、国威。

当战报传到志司时,彭总高兴得喊了出来:“我们的战士太好了!太好了!”

志司其他几位副司令员也称赞道:“38军真好样的,这次西线歼灭战,可真是起了关键作用!”

“38军上次没打好,这次憋足了劲,打得精彩,还真是不服输啊!”

彭德怀大声宣布:“我要通令嘉奖他们!”

彭总坐下来亲笔写了嘉奖令:

“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的某些顾虑,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30日)战果辉煌,计缴坦克、汽车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彭德怀亲笔书写的嘉奖令

写完后,彭总拿给洪学智、邓华看,二人都说“可以”。

当参谋正要把嘉奖令拿去发时,彭总却又要了回来。只见他把电文放到桌上,稍加思索,提笔在后面又加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从古到今,万岁一般只用在人的身上,这样用在一支军队上,确实很少见。

其他几位副司令员表示不解,向彭总建议说:“赞扬的词汇很多,要不换一个吧?”

但彭德怀坚持说:

“38军打得这样好,就是万岁嘛!发了吧,发!再通报全军,上报军委。”

当嘉奖令送到梁兴初手中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激动得流下了热泪。看着“三十八军万岁”那几个字,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嘉奖令很快通报全军、全国,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志愿军有个“万岁军”,“万岁军”有个军长叫梁兴初。

梁兴初将军

“万岁军长”几次死里逃生

梁兴初(1912年8月23日—1985年10月5日),男,江西吉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他一生经历大小战斗几百次,身体多处落下残疾,可谓九死一生。直到去世时,他前胸和颈部还有四块弹片无法取出。

在朝鲜战场上,将军三次都差点丧命:

一次是正骑马时,敌军炮弹从天而降,落了他的身边,炸死了他的大青马,将军被炸成重伤;

一次是炮弹落到指挥所院子里,一大块弹皮穿门而过,擦过他的肩膀飞了过去,差一点击中他的头部;

最险的一次差点要了他的命。

有一次他正在指挥所看地图,电话响了,他刚离开地图去接电话,突然一枚炮弹落在了地图边。也算将军命大,前后仅差几秒钟!

梁兴初与夫人任桂兰

为什么炮弹总是那么容易找到他?并非敌军情报准确,而是将军为指挥方便,命令能够及时下达,总爱把指挥所设在前沿阵地很近。

战士们考虑到他的安全,多次请求他把指挥所后撤,但将军不同意,并坚定地说:“我一步不撤,看谁敢后撤一步!”

正是这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成就了38军,成就了“万岁军”。

谨以此文致敬梁兴初将军,致敬那些在抗美援朝中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先烈们,愿英雄精神永垂不朽!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