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子的选择,背后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是一个民族从屈辱到崛起的庄严宣告。
选择9月3日举行阅兵,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下面用一个表格帮你快速了解核心原因:
深入理解历史渊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战火,在中国土地上燃烧了整整14年(1931-1945)。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正式的投降仪式是在1945年9月2日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包括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在内的盟国代表依次签字接受投降。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在法律程序上正式宣告胜利结束。
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当时的国民政府于次年(1946年)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也曾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再次正式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庄严承诺。
为何不是8月15日?
你可能知道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投降,但选择9月3日作为纪念日主要有两个原因:
1.实战情况:在中国战场上,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在8月15日之后战斗仍在继续。不少地区的日军并未立即停止抵抗。
2.法律效力:日本天皇发布的《终战诏书》在国际法上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而9月2日签署的投降书则是正式的国际法律文件,标志着战争的最终结束。
选择9月3日阅兵的深远意义
在9月3日举行阅兵,远不止是一场仪式,它承载着多重深刻含义:
1.铭记历史与缅怀先烈: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段悲壮的历史,付出了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阅兵是对所有为抗战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先烈们的崇高敬意的表达,旨在防止历史被遗忘或被歪曲。
2.珍爱和平与开创未来:盛大的阅兵仪式展示了中国国富兵强的面貌,是对先烈们昔日誓死守护山河的告慰。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同开创未来。
3.展示力量与捍卫和平:阅兵展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与强大能力。正如古人所言“止戈为武”,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为了慑止战争,保卫和平。
4.捍卫国际秩序与正义: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9月3日举行阅兵,也是对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维护,反击了一些国家试图淡化中国战场地位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论调。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其他重要的抗战纪念日
除了9月3日,还有一些重要的日子也值得我们铭记:
9月18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标志着日本侵华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国耻日。许多地方会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7月7日: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多万同胞。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9月3日阅兵的意义。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开创未来。
国际视角:世界如何看“9·3阅兵”
2015年首次举行的“9·3阅兵”获得了国际专家的广泛认可。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拉纳·米特指出:“中国在抗击日本侵略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应该得到肯定。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是未被讲述的二战伟大故事之一。”
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史教授方德万认为,纪念活动“旨在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表明中国与美国、苏联和英国一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站在了正义一边。”
美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强调:“二战给世界造成恶劣后果,日本侵华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最残酷的战争之一。世界对战争进行反思,避免重蹈覆辙非常重要。”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再次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
这次阅兵将展示我军改革重塑后新的军兵种结构布局,以及装备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
透过战机轰鸣、步伐铿锵,我们看到的是对一个承诺的坚守——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正如那句让人动容的话:“这盛世,如您所愿!”
枪伤对这个游戏非常重要,尤其是174,177,184,188四个火爹boss关卡...
IT之家6月28日消息,据外媒Autocar27日报道,在销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
加州弗里蒙特,午夜的特斯拉工厂,空气中弥漫着电流的微弱嗡鸣和咖啡的苦涩。埃隆·马...
第五章 译后记Nachsatz 《维特》与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