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一发声,整个国际医药界都沸腾了:从10月1日开始,进口的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都要额外征收100%的关税,要想免税,就得满足一个条件——已经在美国设立了药厂。
这消息一出,美股的辉瑞、默沙东股价马上都掉了超过2%,德国拜耳更是遭遇重创,一天之内跌了12%。
得知道,美国市场一向是欧洲药企的主要收入来源,占了大概30%到40%的营收范围;要是加征100%的关税,基本上就等于让它们的产品丧失了价格上的优势。
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刚公布政策,欧盟就慌了——毕竟美欧8月刚刚商定了15%关税上限,这次特朗普一出手,直接把协议给撕了,比利时制药联合会现场喊话要反击。
特朗普把这回的动作打扮成“减药价惠民”和“推动本土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但细想一下就明白,这两点基本是不可能兼得的,简直就是水火不容。
1、
先来说说“降药价”的幌子,美国的药价高得早就成了全世界皆知的事情,依据兰德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处方药价格是其他33个国家的2.78倍,品牌原研药甚至高出4.22倍。
就说那救命的肾上腺素笔吧,两支装的价格,从2007年的100美元一路飙升到2021年的650美元,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消。
要是加征100%的关税就能让药价跌,纯粹是梦想成真。
一款欧洲抗癌药,标价1万美元,扣掉税后直接变成2万美元,难不成药厂自己掏腰包?
波士顿大学的教授早早就揭露了:美国药价这么高,主要是因为报销体系搞得乱七八糟,药企、中间商、药品福利管理公司(PBM)都在赚差价,根本和进口关税扯不上关系。
更搞笑的是,药企反而不打算降美国的药价,反倒把欧洲和英国的药价漲上去补亏,像罗氏、礼来这些公司,已经露出这端倪了。
2、
再瞅瞅这个“产业链回流”的美好愿望。特朗普以为只要加税,就能逼得药企把工厂搬回美国,结果忘了,制药产业链早就遍布全球了。
美国贸易策略分析师雅各布・延森的数据显示,97%的抗生素和92%的抗病毒药物都含有进口的活性成分,80%的原料药依赖海外供应。
就算药厂确实在美国建了工厂,原料还是得从中国、印度进口,这样一来,成本压不住,再说美国制药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六倍,要把生产线拉回国内,药品价格肯定要涨个150%到200%。
更要紧的是,这政策恐怕根本不合规,有医药律师指出,美国宪法明确规定税收权归国会,总统自己单方面加税几乎不可能成事,更多像是个姿态,没啥实用性。
而且,联邦最高法院已经宣布11月要审议关税的合法性,这事能不能落实还得看法院怎么判。
3、
欧美的那些制药公司闹得沸沸扬扬,可咱们中国医药圈却挺平静的。这不是咱们心大,而是真的有底气,这次关税根本碰不到咱们的要害。
第一呢,中国的出口结构早就绕开了“枪口”。这回关税只针对品牌药和专利药,可咱们出口美国的药品里,70%都是原料药,剩下的主要是抗生素、维生素这些基础药和仿制药,全都没列入要加税的范围。
数据显示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美国进口医药的总额达到2340亿美元,而中国只贡献了64.25亿美元,比例也就只有4.1%,远远落后于欧洲的50%多的份额。
第二,明星药已经实现了“美国制造”,而中国药企早就不再走“出口卖货”那老一套了。
百济神州斥资8亿美元,在美国新泽西建立了生产基地,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2025年上半年在美销售额达到了89.58亿元,同比增长51.7%,一点也不受进口关税的影响。
亿帆医药着实挺机智的,原先F-627这款创新药是在德国包装发货的,但他们提前优化了供应链,明年就能在美国本土发货了,这下关税的影响彻底没了。
第三,通过授权合作,把风险都搞得七零八落了。如今,在咱们国内的创新药公司里,流行一种叫“License-out”的做法,把海外的权益卖给跨国巨头,之后的生产和销售全都是由对方负责,这样一来,风险也就跟着划清界限了。
比方说,三生制药把一款PD-1双抗授权给辉瑞,金额一共达到了60.5亿美元;再比如,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合作,潜在的里程碑付款甚至高达120亿美元。
在这种玩法中,关税的担子全压在跨国药企身上,我们这边只收授权费,基本上就算稳赚不赔了。
4、
关税不但没挡住中国创新药的发展,反倒变成了一个“试金石”,把咱们的真正实力都给露出来了。
研发效率那是杠杠的,咱们中国的临床研发花的钱不到美国的四成,但招募患者的速度却比美国快1.5倍。这种高效,正一点点改变着全球医药行业的格局。
到2025年上半年,我国药企一共完成了72笔海外授权合作,涉及金额达608亿美元,比2024整年的519亿美元还要多不少。可以说,创新药走向国际的势头正越来越猛,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
在干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这些前沿技术上,我们已经和美国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位置了。
应付策略也挺灵活的,就算关税真的实施了,中国的药企也早就想到办法了。不想在美国建厂?那就去墨西哥、加拿大这些自由贸易伙伴国设厂,照样能避开那些限制。
而且我们这边产业链挺全的,从原料药到制剂生产,再到研发和商业化一环扣一环,基本上全都搞定。
美国想彻底摆脱对我们的依赖,基本不太可能。虽然他们可能不用欧洲那些抗癌药,但抗生素啥的可少不了中国,这种刚需的位置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
更关键的是,国内庞大的市场做后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就算美国那边出现点波动,药企也是可以转而重心放在国内市场上。
这一块儿,欧洲的药企就没法比了,它们一直倚重美国市场,要是失去竞争力,连能扮替代的市场也难找着。
5、
这次100%关税的事闹得挺热闹,但归根到底也就像是一场两头不讨好的政治秀,谁都没占到多大便宜。
想靠关税降药价?讲得太美了,纯属白日做梦。特朗普之前推过“最惠国价格”政策,要求药厂按照其他国家最低价在美国卖药,结果这招引来药企的大反对,最后也被法院给叫停了。
这回试图用关税来施压,恐怕又会重蹈覆辙。
靠关税想挽回产业链,基本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盖一座制药厂,不但得投入一大笔资金,还得耗上好几年时间,等到工厂扯旗运转,药企早就亏得没边了。
再说了,就算工厂真的搞起来了,可原料药还能从外头进口,美国自己根本供不上,最后不过是把海外的高成本带到国内罢了,结果还是美国患者掏腰包买单。
相比之下,中国的创新药这次风波反倒变成了“免费宣传”机会,研发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国际布局也在逐步完善,国内市场有基础支撑。
就算美国市场设门槛提高了,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也能逐步挖掘出来。
业内人士们都说:“真正的实力,根本不怕贸易的壁垒,中国的创新药脚步,绝不是关税能阻挡的。”
演播室灯光刺眼,侯英超盯着镜头前的数据板突然沉默。其他解说追问他对身兼三项的林诗...
特约记者丁旭报道本周四正值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中超联赛第10轮将拉开战...
近日,CBA最顶级组织后卫徐杰未能入选中国男篮最终12人名单令无数人唏嘘,难道这...
西班牙那边刚传来的大消息:萨拉戈萨队长洛佩斯提着行李直奔济南体检! 这老哥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