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觉得韩国这几年说话的调子变得越来越急?李在明这次访美,直接摊牌,说安保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那套玩法已经不可能继续了。这话放在几年前,估计会被骂成投机,但现在总统亲口说,说明局势真的走到死胡同了。
先想一下背景。韩国经济和中国绑得有多紧?我查了下数据,2023年韩国对华出口占比超过19%,远超美国的15%(数据来源:韩国贸易协会)。韩国的芯片、化工、机械这些产业,最大的买家都是中国。可与此韩国的安全全压在美军的驻韩基地上,美国在釜山、平泽都有战略部署。你要是问韩国人能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他们自己都知道答案。
李在明这话不是空口白说。他解释得很直白,美国和中国已经是两个完全重组的供应链,美国推的芯片法案和限制政策,指向就是中国。韩国这时候要是还想着模糊两头,不仅政治上行不通,企业也会被美国制裁链套死。去年三星和SK海力士就遇过类似问题,美国给豁免一年,让他们继续在中国厂区生产,但到期之后怎么办?这就是死结。
我回头想,韩国政治人物早就有这个分裂。2017年萨德系统部署的时候,中国那边反应多激烈?乐天超市直接关门,韩流艺人演唱会被禁,韩国旅游业一夜下滑。那时候很多韩国人心里其实有阴影,但嘴上还想稳住两边。现在李在明换了个说法,把中韩关系定位成妥善管理邻近关系,意思就是不求深交,别闹翻就行。
你要注意他在演讲里还加了个定义,说韩美关系是安保、经济、尖端技术三大支柱的全面战略同盟。这是关键词。安保不用说,就是驻韩美军。经济呢,美国现在疯狂拉产业链,把韩国企业往美国本土拽,电动车电池厂一个接一个。尖端技术,直接点名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韩国如果真把这三条全捆在美国那边,中国的角色就是个维持最低限度的市场。
我查了个细节,美国商务部202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半导体出口里,对美增长了近30%,而对华下降超过10%(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贸易统计)。这变化不是企业自己愿意调的,而是政策逼出来的。对韩国企业来说,眼前可能还能吃到美国补贴,但长远呢?他们丢掉的中国市场,不是随便就能找回来。
这里还得说个现实问题,韩国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李在明是进步派,但他这次说法更像是保守派一贯的亲美路线。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党派分歧正在被外部现实压平。韩国人可能嘴上说不愿意,但安全依赖美国是动不了的,经济想靠中国也越来越难。那最后就是被迫选边。
我也在想,中韩关系是不是要进入冷淡期了。2022年韩国赴华留学生就已经下降超过20%(数据来源:中国教育部)。文化交流降温,年轻人之间的互动减少,再叠加政治紧张,很容易就演变成长期的疏远。李在明口中的妥善管理,其实就是设个底线,别闹成敌对,但也别再奢望以前的火热。
更微妙的是,日本的角色。你看这几年,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明显升温,去年在戴维营三方峰会,拜登拉着尹锡悦和岸田文雄,直接定了联合演习和安全机制。这背后就是把韩国彻底纳入美国体系。李在明现在补一句尖端技术同盟,本质上就是往这条线上靠。
所以我现在很困惑。韩国真能承受和中国脱钩的代价吗?你要知道韩国2022年GDP里出口占比接近40%(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是个高度依赖贸易的国家。中国市场少一块,他们国内消费是补不回来的。美国市场能不能填上?看上去不太可能。那韩国的制造业就会长期夹在中美之间被撕扯。
问题是,这种局面已经不是他们自己能左右的了。李在明这次访美前说话还留点余地,到了美国就直接调门变硬,说明现实压力让他没法再装模糊。韩国接下来要面对的,恐怕就是越来越明显的单边依附。
我就想问一句,如果哪天中韩之间真的只剩下最低限度的邻里关系,韩国准备好面对经济断层了吗?#热问计划#
前言 1948年10月10日——10月15日期间,国共双方为了东北战局,在塔山发...
大阪德比又来搞事情!樱花主场狂飙6连胜,钢巴客场却像迷路的小鹿——这场“关西内战...
各位书迷,快来听我说!今天要推荐给你们一本小说,简直是书海中的璀璨明珠!每一页都...
大家最近有没有刷到“养老金新政”这几个字?别说,看到这仨字,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