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脸上的笑容还没完全收起来呢,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一盆冷水就哗啦一下浇到了新德里头上。
这事可真叫一个戏剧化,连宝莱坞的编剧都不敢这么写——前两天刚和中国外长王毅谈得热火朝天,又是签共识又是恢复直航,转眼间就被美国人指着鼻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王毅来访那阵子,印度这边可是给足了面子。
莫迪亲自出面接待,双方一口气谈了十项边界共识,中断好久的直航也说恢复就恢复。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印度这是想和中国缓和关系,毕竟边境问题上闹得太僵对谁都没好处。
印度官员私底下还挺得意,觉得这波操作简直满分,两边都能讨好。
谁知道送走王毅还不到两天,印度商工部就急吼吼地宣布暂停对美国棉花征收的百分之十一关税,还火速整理了一份包含六十类商品的关税豁免清单,巴巴地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送了过去。
这还不算完,印度甚至准备了更大的礼包,说要增加页岩气进口,扩大军事采购合作。
明摆着就是想用真金白银来讨好美国,重启贸易谈判。
印度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想着能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两头拿好处。
可美国人压根不买这个账。
八月二十四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公开场合一点情面都不留,直接点名批评印度。
他说俄罗斯石油在印度总采购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百分之四十二,而俄乌冲突前这个数字还不到百分之一。
贝森特毫不客气地把这种行为叫做“不可接受的套利行为”,那语气严厉得跟老师训小学生似的。
更让印度难堪的是,美国人还当场揭了他们的老底。
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增幅相对温和,印度却来了个几十倍的暴涨。
结果呢?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对中国却保持谈判窗口。
这种差别待遇,让印度政府在国内也很没面子。
这就好比班上两个学生都犯了错,老师只罚了一个,另一个却没事儿,被罚的那个心里能好受吗?
自打八月一号起,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惩罚性关税。
加上原来的税率,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总税负直接飙到了百分之五十。
有些行业更惨,比如服装行业,由于四月份特朗普政府已经把部分纺织品税率提到百分之九到十三,现在印度服装出口到美国要交的关税高达百分之六十。
这哪是谈判啊,简直是直接开了张罚单。
后果立竿见影。
印度每年对美出口价值一百二十五亿美元的商品首当其冲。
塔塔汽车的股价应声暴跌百分之八,马鲁蒂铃木更是一下子裁了三千人。
一边是产业链断裂,一边是就业危机,印度的制造业本来就不太景气,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贝森特这么毫不留情地批评印度,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美国希望印度在战略上跟他们步调一致,别再搞什么俄罗斯石油的“套利”,也别再对中国摇摆不定。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很明确,要么是朋友,要么是对手,没有中间地带可选。
美国人还在地缘政治上给印度使绊子,一边跟巴基斯坦达成石油勘探协议,一边降低对巴关税。
这招落井下石,直接戳中了印度最敏感的“巴铁神经”。
印度外交官们连夜加班开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对策。
有意思的是,美国对印度和中国采取了明显不同的态度。
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采取强硬立场,却对中国类似行为相对宽容。
这种差别待遇背后是赤裸裸的实力考量。
中国购买的俄罗斯原油大部分经过提炼后销往全球市场,如果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会推升全球能源价格,反而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中美经济的深度相互依存也让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更为谨慎。
相比之下,印度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更高,使美国更有底气对印度采取强硬措施。
这不就是典型的“柿子挑软的捏”吗?
在国际政治的角力场上,中等国家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急剧压缩。
印度的遭遇不是个例。
土耳其也经历过类似的尴尬,埃尔多安一边从俄罗斯购买S-400防空导弹,一边试图维持与北约的关系。
结果被美国踢出了F-35战斗机项目,经济也受到重创。
巴西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面临着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
印度的困境不只是外交失误,更在于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束缚了其战略选择空间。
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百分之二十,外商直接投资连年下降,印度根本承接不了中美脱钩后转移的产业链。
这就好比一个容量不足的水桶,却非要接住滔滔洪水,最后只能是四处漏水。
印度民众对美国“双标”政策的不满情绪也在上升。
社交媒体上,外交官被网暴成“卖国贼”的现象屡见不鲜。
莫迪政府却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既无法给出有力回击,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
更麻烦的是,五月份印巴空战中印军损失了六架战机,其中三架还是从法国进口的阵风机型。
这场军事冒险不仅没给莫迪带来“强人”光环,反而让他的形象严重受损。
反对党趁机发难,指责政府隐瞒军情。
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印度开始考虑“向东看”,重新靠近金砖国家。
巴西总统卢拉呼吁中印巴联手反制美国关税,印度也开始考虑放开中企持股上限。
但问题在于,印度一边坚持用卢比买俄罗斯石油,一边又想让俄罗斯继续卖武器。
结果俄罗斯也看穿了这套操作,开始转向中国市场。
俄罗斯对印度军售份额的削减,让印度处境更加艰难。
德勤的最新报告预测,印度将在二零二五年前被迫调整能源进口结构。
高盛的分析师也认为,印度可能会加速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些预测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区域化将成为中等国家应对大国博弈的重要路径。
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借鉴。
这个城市国家在中美之间保持了相对成功的平衡,关键在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定位。
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新加坡对中美双方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种功能性的重要地位,为其外交腾挪提供了空间。
印度也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功能性价值”,是成为南亚的制造业中心,还是发挥人口红利优势成为全球服务业基地?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教授指出,“印度的摇摆外交正面临历史性考验”。
美国智库CSIS的报告也建议印度“重新校准战略优先级”。
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很清楚:专注比平衡更重要。
印度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的优势,可以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支持。
同时,其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中美企业都不愿放弃的。
关键是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外交筹码,而不是被动地在大国压力下左右摇摆。
外交政策不应该随着短期利益的变化而频繁调整。
朝三暮四的做法,只会让所有人都对你失去信任。
在国际关系中,可预测性有时候比灵活性更有价值。
在这个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左右逢源”正在变成“左右挨打”。
印度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实力才是外交的硬通货,技巧充其量只是放大器。
未来十年,将是中等国家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战略的关键窗口期。
与其在大国之间疲于奔命,不如踏踏实实练好内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面对大国博弈的挤压,中等国家是应该选择“站队”还是坚持“独立”?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最明智的选择可能既不是完全倒向一方,也不是天真地追求绝对自主,而是在认清自身实力边界的前提下,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前言 1948年10月10日——10月15日期间,国共双方为了东北战局,在塔山发...
大阪德比又来搞事情!樱花主场狂飙6连胜,钢巴客场却像迷路的小鹿——这场“关西内战...
各位书迷,快来听我说!今天要推荐给你们一本小说,简直是书海中的璀璨明珠!每一页都...
大家最近有没有刷到“养老金新政”这几个字?别说,看到这仨字,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