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在澳大利亚生活了三年,讲几句可能让人不爽的真话,移民需谨慎

发布日期:2025-09-11 13:32点击次数:136

别看我也算是个"海归",在悉尼混了三年多,说起来也算见过世面。

当初也是被那些移民中介忽悠得晕头转向,什么"澳洲生活质量世界第一"、"工资高福利好"、"蓝天白云大房子",听得我心痒痒的。

家里卖了套房子,东拼西凑搞了个技术移民,2021年带着老婆孩子就过来了。

结果呢?三年下来,我只想说句实话:澳大利亚确实有它的好处,但那些你想象不到的槽点,真的会把人折磨疯。

悉尼房价,比国内一线城市还要狠

刚到悉尼的时候,我还挺兴奋,机场确实现代化,天也蓝得像假的一样。

但租房的时候就傻眼了。

中介小哥带我看了几套房子,最便宜的一房一厅,周租金700澳币,折合人民币3300多。

注意,这是一周的租金!一个月就是1.3万人民币,一年16万。

而且这还不是市中心的房子,开车到CBD要40分钟,房子还是30年前的老破小,厨房设施陈旧得不行,洗澡水忽冷忽热。

我以为租金贵,房价总该便宜点吧?

结果一打听,悉尼房价中位数超过170万澳币,折合人民币约560万,比上海高出近一倍。

一套像样点的三房两厅,动不动就200万澳币起步,相当于人民币900多万。

最要命的是,澳洲银行贷款利率比国内高得多,当时我们看的时候利率都在5-6%,现在更是涨到7%多了。

算下来,一套200万澳币的房子,首付40万澳币(约180万人民币),月供还要1.1万澳币(约5万人民币)。

我们这种新移民,哪有这个实力?最后只能继续租房。

工资高?那你得先找到工作再说

很多人说澳洲工资高,这话没错。悉尼平均年收入88,000澳币,最低时薪24.1澳币,是国内的4.6倍。

但问题是,你得先找到工作。

我在国内是做软件开发的,技术还算过得去,本以为IT行业在澳洲应该好找工作。

结果投了三个月简历,石沉大海。

后来才明白,澳洲职场"潜规则"特别多。

首先,你的简历必须是"澳式风格",什么叫澳式风格?就是要特别"humble"(谦逊),不能像国内那样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

其次,没有本地工作经验基本等于零。哪怕你在国内是技术总监,到了这边也得从初级职位做起。

最关键的是,很多好工作根本不公开招聘,都是通过内推搞定的。

而华人在这方面天生吃亏,很多华人不愿意融入澳洲社会,和本地人缺少沟通,总是在自己圈子生活。

我最后找到的工作,年薪才6.5万澳币,比当地平均水平低了不少,而且还是通过华人中介介绍的,在一家小公司做外包。

生活成本高得离谱,钱不经花

工资是拿到了,但花销更狠。

麦当劳套餐约12澳币(约58元人民币),一斤西红柿约4.5澳币(约21元人民币),随便下个馆子,两个人没个80-100澳币下不来。

最让人崩溃的是日用品价格。

国内十几块钱的洗发水,这边要20多澳币;一双耐克运动鞋,国内五六百的,这边要150澳币起步。

每个月光是基本生活开支,一家三口就要4000多澳币,相当于1.8万人民币。

这还不算孩子的各种费用。

商店营业时间,让你怀疑人生

刚来的时候最不适应的就是商店营业时间。

澳洲薪资水平高,晚上7点后雇主要支付员工1.25倍时薪,周末1.5倍或以上,很多商店无法承担延长营业时间的成本。

结果就是,绝大部分商店下午6点就关门了,周日很多店干脆不开门。

每周四是购物日,因为澳洲通常周四发工资,这天商店会开到晚上9点。

你能想象吗?平时下班想去买个菜都买不到,周末想逛个街,一半的店都关门。

有次我们周日想去Bunnings(类似国内的家得宝)买个工具,开车半小时到了发现关门,白跑一趟。

在国内,便利店24小时营业是常态,外卖随叫随到。到了澳洲,晚上8点以后想买点什么,基本靠命。

医疗系统,看个病要等到天荒地老

澳洲的"全民医疗"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体验就是两个字:等死。

孩子有次发烧,我们去公立医院急诊,排队等了6个小时才见到医生。

平时想看GP(全科医生)预约,运气好的话一周,运气不好要等一个月。

而且澳洲医生有个特点,什么病都让你"多喝水多休息",除非你快死了,否则很少给你开药或做检查。

牙科更夸张,完全不在医保范围内。我老婆补个牙花了800多澳币,相当于3600人民币。

私人医疗保险倒是可以缩短等待时间,但一年保费要几千澳币,而且很多项目还有等待期。

气候和自然灾害,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很多人以为澳洲四季如春,实际上悉尼的夏天热得要命。

40度高温是家常便饭,而且是那种干燥的热,感觉皮肤都要裂开。

更要命的是,澳洲的山火季节。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新闻里隔三差五就是某个地方又着火了,空气质量差得连PM2.5都飙到300多。

有一次山火烧得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20公里,整个天空都是橙红色的,像世界末日一样。

那段时间每天都不敢开窗,孩子咳嗽不停,我们只能躲在家里开空气净化器。

华人圈子的内卷和排外

以为到了海外华人会抱团取暖?太天真了。

华人爱"窝里斗",视身边人,尤其是同胞为资源的竞争者,别说抱团、面和心不和了,不背后捅刀子已经是大恩大德。

华人微信群里,表面上大家互相帮助,私底下各种小团体、小圈子,为了一点利益勾心斗角。

找工作的时候,明明有内推机会,但很多人就是不告诉你,生怕你抢了他们的饭碗。

买房的时候,华人中介专门坑华人,价格比市场价高10-20%,反正你语言不好,只能找华人中介。

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早期移民看不起新移民,动不动就一副"我比你来得早"的优越感。

融入本地社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想融入澳洲主流社会,语言关是第一个门槛。

虽然我们英语都还可以,但要达到和当地人无障碍交流的程度,真的很难。

澳洲人说话语速快,而且有很多俚语和文化梗,你听不懂就插不上话,慢慢就被边缘化了。

工作场合更明显。

本地同事聊橄榄球、聊政治、聊各种你不了解的话题,你只能尴尬地笑笑。

时间长了,人家也不爱带你玩了。

孩子教育,没你想的那么美好

很多人移民是为了孩子教育,但澳洲的教育系统也有很多问题。

公立学校确实免费,但质量参差不齐。好的公立学校都在富人区,房价贵得离谱。

私立学校教学质量不错,但学费一年要2-3万澳币,相当于10-15万人民币。

而且澳洲的教育理念和国内差别很大,更注重"快乐教育",学术方面没那么严格。

我儿子在这边上了两年小学,数学水平明显比国内同龄孩子低一截。

三年下来的真实感受

说了这么多槽点,澳洲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当然有。

空气质量确实好,社会相对公平,工作生活平衡做得不错。

孩子在这边长大,英语是母语水平,视野也更国际化。

但是,这些优势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经济压力、文化隔阂、职业发展受限、社交圈子狭窄,每一样都在消耗着你的精力和耐心。

现在很多朋友问我移民澳洲的感受,我都会告诉他们:

如果你家里有矿,不差钱,确实可以来享受生活。

如果你指望着移民来改善经济状况,真的要三思。

如果你期待的是电视剧里那种海外生活,那你就是在做梦。

移民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需要放弃的东西远比你想象的多。

最后的忠告:移民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三年过去了,我们一家还在澳洲,但说不想家是假的。

想念国内的便利生活,想念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想念随叫随到的外卖,想念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你的朋友。

截至2024年,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已接近150万,这个数字看起来庞大,但分散到这么大一个国家,你依然会感到孤独。

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移民,那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经济准备。

不要相信中介的美化宣传,多找找已经在这边生活的人了解真实情况。

不要抱着"过去就能过上好日子"的幻想,移民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

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你为什么要移民,这个理由是否足以支撑你面对所有的困难。

澳洲确实是个不错的国家,但它绝对不是天堂。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移民这条路,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旅游出行tips:

- 来澳洲旅游建议避开12月-2月的夏季和山火季节

- 提前下载澳宝卡(Opal card)APP,悉尼公共交通必备

- 商店周四营业到晚9点,其他时间下午6点关门,周日很多店不开

- 餐厅用餐建议提前预约,特别是周末

- 防晒霜必带,澳洲紫外线极强

- 现金使用率很低,信用卡和手机支付普及率高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